KTV包间越唱越累?对症下药很重要!
标签:
KTV包间越唱越累?对症下药很重要!
KTV、酒吧、演艺吧的经营者经常会碰到客人反映唱歌“累”的问题,音响师经过调试后虽然感觉良好,但是客人演唱时还会觉得有“累”的感觉。
其实这其中暗藏了关于调音的各种玄机,小编就分享一下在KTV等娱乐场所避免唱歌“累”的几大调音思路。
系统还原的音色与本人音色是有差距的
人对自己的声音是最熟悉的,当面对一套音响,用话筒唱歌的时候,如果音响里发出的声音和人脑子里自己的声音印象不同的时候,人就会下意识的改变唱法,去寻找更接近自己声音的发声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去模仿自己的声音。由于不能完全放松地去演唱,嗓子很快就会感觉到疲劳。
然而音响调试人员在调试话筒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声音调试的。他们按照自己的声音缺陷,有针对性地用调音台均衡去进行美化处理。
所以这种美化的处理方式,只对调音师自己是有效的,对其他人可能就没有效果了,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特色都不一样。比如你觉得自己声音不亮,用提升中高频的方式处理,可是换到一个声音很亮的人身上,中高频就过头了。如果不重新进行调试,另一个人唱歌时就会刻意压下自己的声音,这样唱歌就累了。
所以,话筒感觉累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音响系统的还原性不好,不能把歌唱者自己的声音还原出来,演唱的时候需要分心去寻找自己的声音。话筒调音的思路,不是刻意美化自己的声音,而是还原自己的声音。
系统瞬态响应不好
所谓瞬态响应,就是平常说的速度感不好或机动性不好,可以简单理解为“来得猛去得快”。比如你发出一个短促的爆破音“啵”,通过话筒一直到音箱发出声音,应该也是一个短促的“啵”声。
但是如果系统瞬态响应不好,这个“啵”声就会表现得出声慢、收声也慢。夸张一点讲,短促的爆破音就会被拖长为“布-哦-”,从而失去了短促爆破的特征,导致出现动态失真。
为什么系统瞬态响应不好会令唱歌吃力呢?
其实在唱歌时,对于歌词的演绎,不同于平时讲话。唱歌是需要依靠气息控制、把握音色、音高、节奏和强弱的。如果系统瞬态响应不好,那么按正常习惯唱歌,感觉的表达就会变得不正确。
比如某段歌词需要突然迸发,但听音箱发出的声音没有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唱歌的人就会下意识地用增强气息的方式来演唱;再比如演唱者为了找回丢失的感觉,也会增强气息把感觉丢失或减弱的细节部分再突出出来,用的气多了,自然唱歌就累了。
所以,要想获得唱歌不累的效果,后期的调试仅仅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做法,关键还是要在于系统配置的时候选对产品。
如果产品有良好的瞬态响应,那到后期调整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这也是一些品质优良的产品组成的系统中话筒甚至不需要怎么调整就能出来基本满意的声音的一个原因。为了更好地满足商业要求,就需要工程商在前期的设备选择上多做一些工作,尽可能选择一些瞬态表现相对较好的产品。既容易满足客户要求,也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
音箱自身的相位干扰因素
一般全频音箱都是由高音和低音单元组合发声的,由分频器分频,但由于分频器分频不是一刀切,高低音单元虽然播放不同的频段,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频率,再加上两个单元发出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就会导致交叉频率部分的声波出现相位差,这里就出现了因相位干扰导致的失真。
相位干扰的主要表现是在分频的交叉频率部分出现部分抵消或增强现象,出现声音发散或发干、发硬的现象。
由于相位干扰的存在,尤其是集中表现在音箱分频的交叉频率部分,如果这段出现抵消或增强的现象,那么这些频段的声音就会发散或发干。而演唱者听到自己的声音发散不实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加强气息,让声音更结实一些;同样如果演唱者听到自己的声音飙出来了,就会调整气息,憋着唱。这样一来,演唱时一会儿憋气一会儿鼓气,无法放松,一场歌唱下来不累才怪呢。
如何分辨音箱的相位干扰是否较大,可以采用测量的方式,用一些主观评价的方法来大致分辨。
方法一:找一首会唱的歌演唱,如果感觉唱歌时气息流畅,上下贯通,这个音箱就问题不大。
方法二:如果不会唱歌,那就找一首萨克斯独奏或木吉等乐器独奏的曲子播放一下,如果声音散,萨克斯或吉他的声音不是从一个点出来的,而是感觉从一片出来的,或者声音偏硬而且乐器尾音不足,有声音发干的现象,那么这音箱不在可选范围之内。
话筒灵敏度、音量、人声音乐比例不当
由于每个演唱者的条件和感觉都不一样,话筒的灵敏度、返听音量大小以及返听人声和音乐的比例,也是造成演员演唱时感觉“累”的直接原因。
针对戏曲演员演唱时,由于戏曲演员底气足、嗓门大,话筒的灵敏度可以适当地调低一些;而通俗歌手在话筒灵敏度不变的情况下就会感觉“累”。
所以要根据场所特点和演唱者的特点来调整好话筒的灵敏度。演唱时,演唱者如果听不到或听不清伴奏和自己的声音,也会感到唱得吃力,所以音响师在调试系统的时候,要把返听的音量大小、音乐和人声的比例把握好,力争做到让演唱者在最轻松的状态下演唱。
其他原因
前级处理器和话筒(无线话筒的接收机)的OP、电容这些如果用的不好,话筒的人声会受到很大的抑制。
此外,很多人从没听过自己的声音,人说话时,我们听到自己在说啥,可是这个听是透过头颅内部,骨头与肉传导居多,而非嘴巴推动空气的声音,这可以从很多人第一次录音或透过音响听到自己声音时,感到陌生做出例证。
所以消费者也可能会被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音频取向选择 。还有一部分人是不愿意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他们喜欢的是扩声后被极度夸张和扭曲的人声音色,所以他们头脑中的扩声就应该是这样的。